协会动态
   工作安排
   协会精神
   二胡资讯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二胡在江阴 > 协会精神 > 正文

弘扬刘天华精神 传承普及二胡艺术
作者:江阴市文化馆 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  来源:江阴市文化馆 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  发布时间:2013/5/18 8:48:12  发布人:金麦穗

 

江阴市文化馆

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

2013年5月18日

二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20世纪以前,仅用于伴奏,不登大雅之堂。20世纪初,我市周少梅、刘天华两位二胡艺术大师,大胆进行创新改革,才使我国的二胡艺术获得新生,二胡由伴奏地位发展成主奏和独奏乐器。尤其是经刘天华不懈努力,二胡从民间自流、自娱状态,逐步走向高等艺术教育殿堂,成就今天二胡的百年神话。现今,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一枝奇葩,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赢得普遍赞誉。二胡艺术大师周少梅、刘天华都是江阴人,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传承普及二胡,继续发展二胡事业,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要努力把江阴建成全国乃至世界二胡艺术工作者、演奏者、爱好者心中永远的圣地。

一、江阴是中国现代二胡艺术的发祥圣地,江阴为二胡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江阴成为二胡艺术的发祥圣地,绝非偶然。

刘天华先生曾说:二胡,又名南胡,乃胡琴一种。

二胡,生在北方,发展在南方。隋唐时期称“奚琴”(又名嵇琴),是西北边境游牧民族“便马上”的奚部之乐,宋元传入中原汉地,明清时期遍布江南民间各地。20世纪以前,二胡依存于地方戏曲和民间乐种之中,处于陪衬地位,根本不能与琵琶等乐器相媲美。清末民初,还被贬称为“叫化子”胡琴。

20世纪初,二胡艺术的发展选择了江阴。

江阴地处江南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崇教礼德、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生活富庶,为现代二胡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江阴是江南丝竹发源、流行繁兴的重要地区之一。宋代,丝竹乐中已加入二胡的始祖嵇琴。20世纪20—40年代,江阴的江南丝竹音乐发展到了顶峰,城乡拥有几十支丝竹乐社,顾山最为兴盛,在常熟、无锡等周边地区颇有影响。

江阴又是锡剧发源和传播繁衍的重要地区。锡剧,前身为滩簧,明代已在江阴形成,弘治年间滩簧戏班就很活跃,最开始使用的伴奏乐器就是一把二胡,后来才逐渐加入其它管弦乐器。

周少梅、刘天华,正逢这种繁盛的音乐文化氛围,从小接受熏陶,对二胡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江南丝竹、滩簧中吸取丰富的养份,致力改进二胡,开创中国二胡艺术的新纪元。江阴成为孕育二胡艺术大师的摇篮。

(一)周少梅是中国现代二胡艺术的拓荒者

    二胡大师周少梅(1885—1938)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出身在顾山的“丝竹世家”,祖辈以创办丝竹社、教授丝竹乐器为业。父亲周靖梅在清光绪年间建立“顾山丝竹社”,名骚江南。他8岁随父兄学习二胡、琵琶,熟练、精通丝竹乐器技艺,是誉满苏南的丝竹能手。他在顾山成立“香山丝竹社”,后又在长泾、北漍、长寿,常熟、无锡、镇江等地相继成立丝竹乐社,传授他创新的三把头二胡技艺,成为我国现代二胡艺术的拓荒者、刘天华二胡学派(“江阴乐派”)的先期孕育人。

他是我国最早的二胡改革家。他大胆改革二胡型制,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更换琴弦,二胡的音色更加圆润、饱满,音域更加宽广,大大增强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他将前人的一个把位,拓展到上、中、下三个把位,创造了“周少梅三把头胡琴”(即三个把位)的演奏技巧。

他是我国最早的民乐教师。1906年周少梅21岁时,就被无锡实业家华铎之先生聘为“私立华氏鸿模高等小学校”的国乐指导员。后来又在无锡、苏州、常州等20多所中小学任教,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民乐人才。他是我国最早将民族民间音乐学科引进正规学校的国乐教师。

他是我国最早的新式课堂民乐教学法的创造者。他在三十多年的民族音乐教育生涯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式课堂教学方法,打破“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为便利学生学习,在乐曲的工尺谱旁加注简谱,并由刘天华帮助整理。教学中采用范奏、范唱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因材施教,由易而难传授民间乐曲。刘天华后来在高等院校的二胡教学和用简谱记录民间音乐乐谱,受到了周少梅的深刻影响。

他编印我国最早的国乐教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精心记谱并加以整理,还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二胡练习曲、独奏曲及其它乐曲,汇编成三册国乐讲义,名为《乐乐集》、《国乐谱》和《戏曲谱》,收集各类曲谱近200首。这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最早、内容最全、选曲最多的国乐教材(现在由山东大学倪志培教授收藏,北漍江祥声存有复印件)。

他是我国第一首二胡独奏古曲的创作者。周少梅用自己改革的“三把头胡琴”,运用独特而创新的演奏换把技巧、流畅多变的指法,加花演奏江南丝竹名曲《六板》,使乐曲旋律更加优美动听,让人听了如痴如醉。后来,将其易名为《虞舜薰风曲》,成为近百年来我国第一首二胡独奏古曲,受到二胡界的推崇,也为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的创作开拓奠定了技术基础。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人

刘天华,原名寿椿,1895年出生在江阴城内(现西横街49号),1932年在北平天桥收集民间音乐时染上猩红热而病逝。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北京“纪念刘天华诞辰100周年音乐会”上,接见女子爱乐乐团指挥家郑小瑛、二胡演奏家宋飞等音乐家讲话时说:“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作品很有艺术感染力,把民族精神表现得很充分。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听到刘天华的曲子,都会顿生思念家乡之情。”

    刘天华从小就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受道教和佛教音乐的影响颇大,且掌握了一些器乐的演奏技能。1910年上中学时开始学习军号,1912年考入上海开明剧社,有机会更广泛地学习西洋乐器。之后,听到周少梅“三把头胡琴”演奏的《虞舜薰风曲》,对二胡情有独钟,拜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长达5年之久。同时,又向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沈肇洲学习琵琶,也向众多的民间艺人、和尚、道士等求教,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及欧罗伯学习小提琴,同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范天祥一起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和声及作曲技法。在不断的学习中,他选择音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以二胡、琵琶为突破口,立志“改进国乐”。从此走上了改革二胡、振兴国乐之路,成为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创造了今天二胡艺术的百年神话。

他创新改革演奏技法。20世纪以前,二胡不为人们重视。刘天华在周少梅改革的基础上,对二胡的型制、制作工艺等继续进行一系列探索改革,设立专门的乐器厂研制二胡。琴筒由长期采用的圆形改为六角形,设计制作中国第一支能调节的改良琴弓,在选择皮膜、琴弦质地与粗细、选择木料等诸方面都进行研究和改革尝试。至今二胡的型制,是在他改革的基础上定型的。他创新演奏技法,规定固定的d a定弦音高和琴码到千斤的基本距离在46—48厘米之间,规范演奏指法、弓法,明确揉弦、下滑、上滑、颤音、顿音、泛音等技巧的运用规范。这些措施给二胡演奏的转调以及二胡参与乐队群体演奏,开辟了全新的天地。他还将二胡传统把位由周少梅的“三把头”拓展到五把位、七把位,形成了底、中、高、最高四个音区,与西洋乐器之“皇后”小提琴相比已达到把位的极限,大幅度提高和丰富了二胡的独奏表现力,二胡一跃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代表之一,其地位从伴奏提升到独奏领域,为二胡从民间走向高等学府、登上音乐会的大雅之堂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在其兄刘半农先生的帮助下,他还完成了琵琶定位等律计算,确立了琵琶的“四相十二品”,并在传统琵琶品位上安装可以拆卸的半音品位装置等等。从此,琵琶就成为十二等律的乐器,极大地扩展了演奏技巧,丰富了表现力。
    他创作二胡独奏作品。刘天华于1915年创作的处女作《病中吟》,是中国二胡历史上第一首由作曲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之后,又创作了《月夜》(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空山鸟语》(1928)、《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闲居吟》(1928)、《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光明行》(1932)、《烛影摇红》(1932)等10首著名二胡曲。另外,还创作《歌舞引》、《改进操》、《虚籁》3首琵琶曲、1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1992年评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二胡独奏曲类仅有5首入选,其中他一人就有《病中吟》、《空山鸟语》和《良宵》3首曲目,为我国民族器乐宝库增添了不朽的艺术珍品。
    他创始二胡高等教育。1922年,他接受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担任北大音乐传习所琵琶导师。后来,又担任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国乐及小提琴教师,很快被提升为教授,声誉和地位大大提高。由此,他创立专业二胡学科,将流行于民间的这一民族乐器引进高等学府,刘天华成为高校二胡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始人。

他创编二胡练习曲。千百年来,民族器乐的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为与钢琴、小提琴的教学一样,科学传授教习现代二胡艺术,他创编了47首由浅到深的二胡专用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内容精练、言简意赅、旋律流畅、民族风格鲜明,在技术内容上涵盖了运弓及弓法练习、换把练习和指法练习三大部分。由此开始,我国二胡乃至整个民族器乐的教学模式,进入了全新时代。 
   他创办国乐改进社。1922年,他辞去江苏常州中学待遇较优的职位,就任北大音乐传习所导师,立志改进国乐,决心要“使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经过积极筹备和多方奔走,他的计划得到北京大学、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界同仁的支持。1927年5月,由他发起在北京成立了“国乐改进社”,社址就设在刘天华的家里,5年间,成绩卓著,成果丰硕。创作排练二胡、琵琶独奏曲和民乐合奏曲,到处演奏;编辑出版10期《音乐杂志》,亲自撰文为改进国乐大声疾呼,他的许多著名乐曲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发表;开办“中华乐社”,专售乐器乐谱一类音乐商品,既为学生提供方便,更是为国乐改进社筹集活动经费。在他的努力下,1931年1月9日,几位同仁参加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国际音乐大会”,与当时世界著名的外国钢琴家、小提琴家和声乐家同场演出。刘天华一曲《病中吟》,征服音乐会所有听众,其中有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诗人徐志摩、文学家刘半农等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有世界各国驻华使节夫人、来华讲学的学者和商界人士及其眷属,还有一位研究东方文化史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雷兴教授。音乐会上是刘天华第一次用中国二胡的“土话”,让世界听懂了中国人的情感,也是刘天华第一次让世界安静地坐下来,聆听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音。2011年1月9日,在北京饭店举行刘天华纪念音乐会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刘天华大师撰写纪念铭文,文中说“刘天华,一个被中国音乐史永远记住的名字。今天,当中国民族管弦乐大步迈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时候,当中国民乐团在诸多国家引起叹服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80年前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用一把二胡,让中国民族音乐从北京饭店走上国际乐坛……一把胡琴,拉动的不仅仅是奔涌的情感,也拉近了中西方文化的距离,拉动了后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2005年李岚清来澄参观刘氏兄弟业绩馆时曾题词:国乐之魂。

他创先糅合中西音乐技法。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一般是多段联缀的套曲结构,即使是三部性曲式,一般不带再现。刘天华创作《病中吟》时,首次借鉴应用西方创作带再现的原则,也就是ABA原则(即在整首乐曲中,前面已出现的一段曲式A,经过中间曲式B后,再现前面已出现的曲式A)。他创作的10首不朽名曲,巧妙吸取西方作曲技巧,应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前奏曲式、进行曲式等结构形式,以及移调、转调、离调及各种音程的跳进、大三和弦分解等乐曲发展手法,采用3/8、12/8的节拍等等,充分体现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和创新精神,使二胡能在中国民族乐器乃至世界乐器之林中崭露头角。他在高等学府教授二胡专业课时,融合传统手法,借鉴小提琴演奏和教学方法,开创二胡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又仿照小提琴记谱法为二胡创造了一套中西合壁的演奏专用弓法、指法符号,大部分至今还在沿用。

他创造记录民乐科学方法。他一生收集、记录、整理了大量民族民间乐曲和锣鼓谱的珍贵资料,其中由他记谱编辑出版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我国近现代戏剧史上,第一部用五线谱法记录的中国戏曲音乐集,开创了我国用科学记谱法记录和整理戏曲音乐的先河。他向我国民间音乐界大力推广线谱记谱法,在《音乐杂志》上发表音乐作品时,采用工尺谱与五线谱相对照的形式,或在工尺原谱基础上加注一些辅助符号,以此推动音乐的普及。

他创立刘天华二胡学派。1922年到1932年的10年中,他有着先进的音乐思想,“希望提倡音乐的先生们不要尽唱高调,要顾及一般民众,否则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岂是艺术家的初愿。”他第一个在高等学府开设二胡专课;编写一系列的二胡教材,包括二胡练习曲、独奏曲、演奏法和理论文章;他探索形成一整套全新的教学方法;他创作二胡独奏曲,至今仍是高等音乐院校二胡专业学生学习的经典曲目。革新二胡型制,创造演奏方法,挖掘传统二胡的艺术潜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二胡艺术人才,储师竹、蒋风之、陈振铎、徐炳麟、吴伯超、金式斌、程朱溪、李光涛、萧伯青等,都曾在他亲自教授下研习二胡表演艺术,他们继承发展刘天华的优秀二胡艺术,在现代二胡艺术领域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储师竹培养了湖北艺术学院的方炳云、中央音乐学院的张韶、南京师范学院的闵季骞、江西师范学院的杨朴轩等许多优秀学生。蒋风之,从事音乐教育五十个春秋,桃李遍天下,其中有享誉中外的项祖英、唐毓斌、甘柏林、肖白镛、王国潼、蒋巽风等。陈振铎,是刘天华逝世后整理遗稿的主要负责人,在高等艺术院校任教五十余年,二胡演奏家张锐、陈朝儒、陈立新等皆出其门下。还有一些二胡艺术家,他们虽然并没有在刘天华的直接传授下进行学习,但在二胡的表演和作品方面均受到刘天华的较多影响,有著名二胡艺术家陆修棠和刘北茂、兰玉菘、张锐、张韶、张继浪、陈朝儒、朱郁之和王乙等,在中国众多的二胡艺术家中形成了以刘天华为核心的、承前启后的、具备独立艺术体系的艺术家群体,即刘天华二胡学派。目前,几乎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都有刘天华二胡乐派的传人,在二胡表演艺术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中国二胡艺术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天华受老师周少梅的影响较深,从师承关系上讲,周少梅是该学派的孕育人。后来,刘北茂继承刘天华未竟之志,专职教授、发展二胡艺术,这就形成了二胡艺术的“江阴乐派”。

(三)刘北茂继承刘天华未竟事业,成为我国刘天华二胡学派的顶梁柱和继承人。

    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他从小向二兄刘天华学习二胡与琵琶等乐器,当刘天华不幸英年早逝后,决心继承乃兄未竟之业,发扬并繁荣二胡艺术。

他是刘天华二胡学派的顶梁柱和继承人。1932年,为继承刘天华的未竟事业,他开始致力国乐的研究与创作,加倍学习二胡等民族器乐。经数年努力,技艺大进,1935年首次登台独奏《病中吟》大获成功。1940年,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相继问世。1942年,毅然放弃大学英语教席,以刘天华为榜样,矢志不渝专事二胡演奏、教学和创作,成为刘天华二胡学派的顶梁柱和继承人,为实现刘天华的遗愿,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是创新发展的二胡艺术家。刘北茂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在继承刘天华二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在二胡曲创作乐苑中辛勤耕耘,独辟蹊径,除了创作D调(15弦)、G调(52弦)两种传统调式以外,经常使用人们较少采用的F调( 63弦)、C调(26弦)、降B调(37弦)、A调(41弦)等调式创作二胡曲,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二胡的表现力。这是刘北茂在中国民乐上的一大突破,是对中国二胡艺术的重要贡献。

他是杰出的多产二胡作曲家。刘北茂1940年创作二胡独奏曲《汉江潮》一鸣惊人。之后,一生共创作一百多首二胡曲,被誉为杰出的多产作曲家。他的曲子旋律多变,优美动听,人们又称他为旋律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选编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卷》中,《汉江潮》是唯一一首入选的民族器乐作品。

他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家。他接过刘天华的旗帜,教书育人,培育大批人才。1942年起先后在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任教,为国家培养了第一个盲人二胡艺术家甘柏林等。后期借调到安徽任教,培养出了陈长桂、王懋盛、李子贤、杨自真、童文忠、陈家驹、陈明香、郑世堂、宫占新、张步东、张仕安等大批二胡人才,他们都成了安徽二胡界的骨干力量。刘北茂被称为安徽二胡界的真正开创者。

)江阴还有一位郑觐文,创作改编民乐名曲《春江花月夜》。

在周少梅、刘天华之前,江阴还有一位郑觐文(1872—1932),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和古琴演奏家。1918年,他在上海创办中国近现代最大的民间音乐团体“大同乐会”,提倡发掘中国民族古乐,并努力发扬光大,以跻身世界乐林。组建中国第一支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其编制已是现代民族乐团的雏形。他培育音乐人才,柳尧章、王叔咸、程午嘉、郑惠国、卫仲乐、许如辉、许光毅、秦鹏章、金祖礼等人均深有造诣,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改革、制造仿古乐器163件,其中包括南胡(现代二胡的前身)等胡琴类乐器,为中国乐器学建立了乐器实物形态,对近现代中国乐器传扬的基础研究起到基石作用。在制造仿古乐器时,并不拘泥于古制,创新制作中国第一支能调整音高的二节伸缩笛。他著书立说,编著出版多部填补国内空白的民乐理论书籍。有译著《雅乐新编(初集)》、中国最早有关箫笛的专谱《箫笛新谱》、有全面阐述我国古今音乐概貌的中国第二部《中国音乐史》。他积极探索新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形式,1925年他和学生柳尧章根据琵琶曲《浔阳夜月》率先创作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由郑觐文定名为《春江花月夜》,还为全曲拟定10段文学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脍炙人口、闻名中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此曲后经整理,已成为一首享誉国内外的民族管弦乐曲。

纵观20世纪初,江阴连续涌现郑觐文、周少梅、刘天华、刘北茂等二胡艺术的一代宗师,实属罕见的奇迹。江阴是现代二胡艺术的发祥圣地,江阴为二胡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二、刘天华开创的二胡艺术在全国兴盛发展,江阴致力传承天华精神和二胡艺术

中国二胡艺术的一百年大体分为初创(1915—1949)、兴盛(1949—1979)和新探索(1979—至今)三个时期。以周少梅的“三把头胡琴”换把技法为标志,以刘天华1915年创作《病中吟》为开端,并在以后17年完成“十大二胡名作”为代表,至1949年走完了现代二胡艺术的初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刘天华开创的二胡艺术,在全国迎来了全面、迅速、高水平发展的兴盛时期。二胡专业,遍布全国院校。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八大音乐院校相继成立,均设立二胡专业。全国的一些大学、师范院校也设立音乐学科,吸收二胡学生。二胡演奏,涌现大批名家。除刘天华第一代传人蒋风之、刘北茂、储师竹、陈振铎等以外,还有陆修棠、王乙、项祖英、张锐、张韶、瞿安华、陈朝儒、闵季骞、马友德、甘柏林、俞鹏等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不断出现。1963年5月,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全国二胡比赛,又涌现出闵惠芬、蒋巽风、肖白墉、果俊明、宋国生、王国潼等一批新生的二胡精英,他们是中国二胡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推动二胡艺术再创辉煌。二胡创作,喜获全面丰收。独奏曲《赛马》、《江河水》(黄海怀)、《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赵震霄)、《迷胡调》(鲁日融)等新作、佳作接连出现,青年作曲家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是百年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文革”结束后,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百年二胡艺术进入了新探索之期。比赛热火朝天,全国性二胡赛事频繁不断。乐坛新人辈出,严洁敏、高韶青、宋飞、朱昌耀、宋吟、王方亮、周维、陈军、姜建华、邓建栋、于红梅、刘扬等一大批年轻演奏家,相继脱颖而出。作品层出不穷,《兰花花叙事曲》(关铭)、《葡萄熟了》(周维)、《江南春色》(朱昌耀)、《草原新牧歌》(刘长福)、《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战马奔腾》(陈耀星)、《姑苏春晓》(邓建栋)、《第一二胡狂想曲》、《长城随想》(刘文金)等等,数不胜数。尤其是出现从小提琴曲移植来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无穹动》(帕格尼尼)等乐曲,使二胡艺术插上了翅膀,走向世界。考级波澜壮阔,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二胡考级是音乐庞大的考级队伍中发展最快的专业。

一件乐器在一个世纪当中,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如此丰富的积累、这么大的创造天地、这样一支可观的队伍,使所有为它献身的,关注、热爱它的人们充满自豪之情,这实实在在是周少梅、刘天华立了开创首功,当为后人敬仰。目前,二胡艺术前景宽广,我们可以期待,通过一代一代有志之士的传承和发扬广大,二胡将成为一件世界的乐器,二胡艺术将与小提琴艺术并驾齐驱而融入世界音乐的潮流。

新时期全国的二胡艺术繁荣兴盛,周少梅、刘天华故乡江阴也在不断努力。

长期以来,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二胡和民乐事业,积极创建民乐之乡,全力打造二胡之都的形象,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编制出台文化建设纲要,明确创建民乐之乡目标,成功申请“二胡艺术”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阴市委、市政府在《江阴市2003-2010年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和任务,2006年《江阴“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要积极争创全国民乐之乡,申报江南丝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备刘天华民乐节。早在1987年,市政府建成“刘氏兄弟故居”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新建天华文化中心,并在博物馆内设刘氏兄弟业绩专馆。2007年顾山镇建成“周少梅故居和纪念馆”。全国各地的二胡艺术家,包括音乐界的名人,只要来到江阴,必定会前往参观瞻仰。2008年、2012年,江阴市已两次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民乐)”之乡的光荣称号。2007年,市政府出台《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资金,加大保护力度,“二胡艺术”、“江南丝竹”已分别入选江苏省和无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冰栩被列为江阴二胡艺术传承人。目前,正继续努力将江阴二胡艺术申报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二)积极打造刘天华品牌,组织举办各类有全国影响的民乐活动。

1995年,市政府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天华杯”全国青少年二胡、琵琶大赛,至2003年连办五届,在全国二胡界和音乐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比赛期间,市政府与中国乐器协会联合举办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制作大赛,对二胡制作工艺进行评奖。多次在江阴、南京、北京等地举办“江阴市纪念刘天华逝世50周年音乐会”(1982),“刘氏三杰纪念音乐会”(1990),“纪念刘天华诞辰100周年音乐会”(1995),“纪念刘天华逝世70周年音乐会”(2002),“纪念刘北茂诞辰100周年音乐会”(2003),“纪念刘天华诞辰110周年——闵惠芬、吴玉霞二胡、琵琶演奏会”等大型音乐会。先后邀请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德旺中学民乐团以及上海、浙江、南京等地的民乐团来澄交流演出,邀请国内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宋飞、周维、王国潼、宋国生、张韶、朱昌耀、欧景星等来我市开音乐会、举办讲座、友情演出,传授二胡技艺。定期举办“天华故乡民乐风”大型音乐会,“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展演”和“江阴市江南丝竹比赛”等活动。另外,1987年市政府与中国音乐史学会议在长江影剧院共同主办“金秋暨阳音乐会”,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到会并登台演出。1999年10月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大江飞虹》——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庆典文艺演出,江阴民乐团参与演奏,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艺术团在市文明广场联合举办中国民乐申奥行——“江阴之春”音乐会。2006年6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我市召开,国家发改委与市政府在市大剧院共同主办“天华民乐之夜”音乐会,由我市天华民族乐团演出。200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盛况空前,名家云集。2011年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民乐音舞诗画《春江花月夜》在国家大剧院亮相,继而在全国巡演。这一系列全国性的二胡专项活动和大型民乐活动,打响了江阴刘天华品牌,扩大了我市在全国音乐界的影响。

(三)努力打造和宣传江阴二胡之都的形象,城市建设融进天华精神和二胡元素。

我市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发表许多宣传介绍二胡名人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有赵沛的传记小说《刘天华》,陈复观的小说《乐神》和电视剧本《刘天华》,暨阳名贤研究院发表的《江阴刘氏三杰》、《刘天华在华士》等文章。在市政府的资助与倡议下出版了《刘天华全集》、《刘天华的记忆与研究文集》、《刘天华二胡独奏曲集》(CD片),顾山镇政府2012年编辑出版了《国乐先辈周少梅》。200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研究会”在江阴成立,同时创办学术刊物《刘天华研究》。在城市建设中,注重融进天华精神和二胡元素。2005年新建天华文化中心时,市政府以刘天华名字命名“天华文化中心”,绵延数百米的主体结构脊线犹如流动的音乐、凝固的音符,天华文化广场有刘天华主雕塑、音乐柱、光明塔、琵琶湖、《光明行》五线谱石级。城市西大门抚琴而思的刘天华雕像,用二胡琴轴、琴马点缀的街头雕塑,良宵民乐街坊、民乐主题公园、名人文化带、名人馆等一批以民乐为元素的城市设施与景观,已成为江阴长久的文化形象。

(四)十分注重传承普及二胡艺术,不断培育民乐人才。

自上世纪60年代组织小红花宣传队,培养二胡爱好者以来,城乡中小学校连绵不断办起二胡业余培训班。改革开放后,市老年大学、各地老年活动中心纷纷组织二胡兴趣活动组,或开办低、中、高级培训班,普及传播二胡艺术,发现、培养人才。新兴的琴行聘请二胡骨干开办各种类型的二胡教学辅导班,参加二胡考级的人数逐年增长。1985年,在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旨在弘扬刘天华精神,培育天华传人的“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正式创立,至今已发展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闻名的民营全日制特色艺术学校,已有3000余人次分别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300余位学生分别考取了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各类艺术院校。该校天华民族乐团已8次晋京演出,10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先后成功出访欧亚8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天华之声》中国民族交响音乐会,一举创下三个“全国第一”。近年来,社会各界兴办了10多个民乐培训机构,全市有9个民乐考级点。我市现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3名,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1名,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员17名,中国音乐家二胡学会会员5名。曹月是我省第一位琵琶研究生,史晓蕾是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刘媛、徐婷婷、赵志坚、蒋煜琪、沈锋分别在全国青少年二胡比赛和全国少年琵琶比赛中荣获优秀成绩,充分展示我市的民乐水平。民乐创作成果喜人,黄磊、王立等人创作的10多首民族歌曲在全国比赛中分获金银铜奖,王立作曲的《竹乡谣》获2004年国家“金钟奖”。2011年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正式成立,特聘闵惠芬、宋飞等9名当代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当顾问,9月6日“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实验小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江阴培养二胡艺术人才又有新思路、新举措。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业余团队不断组建。

多年来,江阴群众性二胡艺术与民乐活动百花齐放,经久不衰。全市城乡活跃着数十支各类民乐队伍和数千名民乐爱好者,遍及村、校、企业、社区、街道。近几年,我市两次组织全市性的民乐社团演奏比赛,正式命名24支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民乐队为国乐社,并授于匾牌。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公共场所均能看到民乐队义务为民众演奏。晚饭后,居民小区的楼窗里也不时流淌出优美的民乐声。民乐已真正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全市二胡普及面不广,年龄层次不均衡。会拉二胡的人不足总人口的1%。其中,老年人和学二胡的少年儿童较多,中青年偏少,青年更少。社会上及学校里各式各样的民乐培训班中,民族乐器的指导老师较多,真正有专业水准的二胡指导老师较少。全市学拉二胡的琴童较多,持之以恒者较少,出类拔萃的更少,为全国知名的江阴演奏家还没有。学习二胡以及演奏队伍分布不平衡,城区较多,乡镇农村较少。应用二胡时为戏曲伴奏和参加江南丝竹合奏的较多,用于独奏表演的较少,能以较高水平演奏的人更少。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大型晚会较多,民乐专场演出,特别是以二胡为主的独奏音乐会较少。文化界重视学术研究和名贤研究者,出版文学艺术作品和理论文章很多,专门研究二胡艺术的专家及出刊有关二胡艺术的著作论文较少。各种文艺比赛、会演活动较多,其中二胡专项的比赛或交流活动较少。音乐创作在全省全国获奖的艺术歌曲、锡剧音乐较多,涉足二胡独奏曲创作的人极少,在刘天华、刘北茂之后,还没有江阴籍作曲家的二胡作品。江阴的二胡演奏者、爱好者演奏乐曲时,选择外作曲家的作品较多,学习演奏刘天华、刘北茂二胡独奏曲的人很少,真正能将刘天华的十首二胡名曲演奏全、演绎好的人更少。

面对现状,江阴的各级领导、社会贤达和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都感到任重道远。

三、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全力传承普及二胡艺术

中国的二胡艺术历经千年风雨,由周少梅、刘天华两位艺术大师的开拓获得新生。在刘天华精神的激励下,江阴也承载着传承发展二胡艺术的历史责任。如今,二胡艺术在全国蓬勃兴盛,并已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江阴虽也取得诸多骄人成果,但是与“孕育二胡大师的摇篮”、“二胡艺术的圣地”的地位还不十分相称;与二胡界、音乐界对江阴的厚望不十分相称;二胡艺术事业与江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地位不十分相称。努力传承普及二胡艺术,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又一历史责任。2011年3月18日成立“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就是江阴人的一份担当。我们从现在起要抓好二胡艺术的传承与普及,在传承普及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

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全市有总人口1%的人爱好拉二胡,会拉二胡,做到镇镇(街道)有中心民乐队,校校有业余二胡班(不少于50人),村村(社区、规模企业)有二胡兴趣组(不少于20人),家家有二胡爱好者。在此基础上,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培养出有一定知名度的二胡演奏家和二胡独奏曲作家。

(一)统一思想,坚定方向。 

首先,我们应看到传承普及二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的具体措施。传承普及二胡能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二胡还能担当文化使者,增进民间交往或政府对外文化交流。再是,我们应看到二胡在江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好者众多,二胡与锡剧、江南丝竹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是江阴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各级领导长期重视发扬刘天华精神,努力打造刘天华品牌,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一批企业家大力支持,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搞好二胡的传承普及。

(二)全面发动,营造氛围。

我们应积极争取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二胡和江阴在二胡发展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人们对二胡的情感,从而投身到传承普及二胡的行列。建议电台、电视台要开设有关二胡的栏目,《江阴日报》和有关刊物设立专版或专栏,广泛宣传二胡的发展概况、历史作用、现实意义。要创建江阴二胡网站,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更广泛地发布交流江阴的二胡动态和信息,以此,为传承普及二胡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传承普及二胡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网络,才能顺利推进;只有加强领导力量,组织网络才会尽快健全。我市已成立“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少数乡镇也已成立分会。建议各镇(街道)要选配合适的得力干部具体负责,加强一线领导,把骨干和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各种类型的二胡兴趣小组,开展二胡教学、排练、演奏等活动。

(四)建立基地,培训骨干。

我们期望各镇(街道)、村(社区),结合文体活动场所,都建立起活动基地和培训基地,便于组织开展活动和进行培训。我们也希望各基层单位积极安排,为二胡爱好者提供方便。同时协会上下要抓好骨干培训,市每年组织举办二胡骨干培训班,为全市各二胡小组培训1-2名业余教员。各镇(街道)分会也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举办类似的培训班,为村、企业的二胡兴趣活动小组培训教员。

(五)开展活动,组织比赛。

传承普及二胡,必须积极开展活动,组织举行各类比赛才会有活力。一方面,市每年要组织几次高水平的活动,提升活动档次,扩大影响。邀请名家来江阴演出、讲授、采风,并与江阴爱好者互动,联系中央电视台等影响大的媒体进行播报。积极申办国际、全国、省级、市级等重大二胡赛事,广泛联络海内外二胡人士,促进江阴二胡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组织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每年要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奏比赛,如按年龄分组,举办幼儿组、少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的二胡大奖赛;或按作品分组,举办刘天华、刘北茂作品演奏比赛,江阴作曲家新作品演奏比赛等,调动广大二胡爱好者的上进心。再是开展对外交流,走出江阴,互相切磋,增进友谊。

(六)评选达标,表彰先进。

传承普及二胡是一项长期的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工程,是保护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工程,要下大力气才能做好,做扎实。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把“传承普及二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开展评选达标,年终总结表彰,奖励先进。二胡协会,对各分会也要进行考核评比,互相学习,互相赶超,互相促进。

刘天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江阴的骄傲,我们要弘扬刘天华的精神,发展二胡艺术事业,为把江阴建成美丽的滨江花园城市奏响一曲新《光明行》。

附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著:《华乐大典·二胡卷》

2、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原载《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

3、李坚雄:《“苏南现象“与中国二胡艺术发展的四次超越》(原载《黄钟》2006年第1期)

4、陈伟著:《二胡艺术史》

5、李祖胜著:《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等

6、顾山镇人民政府编著:《国乐先辈周少梅》

7、李岚清:《缅怀中国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

8、江阴暨阳名贤研究院编:《建院十五周年文集》

9、赵寒阳:《民族音乐史上的丰碑——简析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历史功绩》

10、呼延梅文:《刘天华二胡学派与中国近现代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1、席晨《探索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汪凯平  赵长兴执笔)



上一篇:公 告
下一篇:关于举办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天华杯”全国少儿二胡比赛江阴赛区
【友情链接】
江阴市文化馆 锡剧在江阴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2013 jyer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16784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039号